发布时间:2025-07-19 21:25:05 作者:dde 点击:9328 【 字体:大中小 】
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赤潮沿海海域“赤潮”进入高发期。进入沿海的期食贝类因“赤潮”蓄积毒性,食用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。用贝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:
贝类鲜香美味,注意深受大众喜爱。赤潮我国沿海贝类有4000余种。进入常见的期食有贻贝(又叫海虹、淡菜等),用贝海螺、类需蛤蜊、注意牡蛎 、赤潮扇贝等。进入
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,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,则可能在体内蓄积毒素,形成贝类毒素。贝类毒素无色无味,在贝类体内呈自由或结合状态,主要贮存在贝类的消化器官中,如果染毒的贝类被人食用后,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而导致中毒。
不同贝类对毒素的蓄积、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别,贝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,尤其是当有毒“赤潮”发生时,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。
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,常见贝类毒素主要分为四类,即腹泻性贝类毒素(DSP)、麻痹性贝类毒素(PSP)、神经性贝类毒素(NSP)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(ASP)。目前,我国贝类毒素中毒主要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。
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口唇刺痛和麻痹,并扩散至面部、脖子、肢端,伴有头痛、晕眩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严重者会停止呼吸、窒息死亡。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肌关节无力、冷热感觉颠倒、说话吞吐困难等。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晕、眼花、短期记忆功能丧失。目前,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。
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,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。煎炒、水煮、高温、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。所以,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。
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有毒“赤潮”预警期间“赶海”捕捞或采食贝类,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(如电厂冷凝水、生活污水)附近海域采集、捕捞贝类。
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,要选择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,不购买来自“赤潮”地区的贝类。
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,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。食用后如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,以免贻误病情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食品伙伴网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删除。
相关链接:贝类毒素,牡 蛎,扇贝
韩国创新企业Pony ENT操纵动做捕获战真拟人足艺颠覆真拟奇像止业
柱前衍生法检测香菇酱中甲醛(二)
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哭闹怎么回事
陕西西安:首家社区老年消费维权服务站揭牌
进了心的人感情语录人断念灵感悟?感情心灵鸡汤漫笔
今年已有27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
宁夏西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0t/d超白光伏玻璃生产线及其深加工项目将召开听证会,行业资讯
婴幼儿奶粉的配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?
小松菜奈《我们是谁》曝剧照 失忆男女相聚小岛
甲醇中三唑磷溶液标准物质: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
第三方实验室应用新方法检测能力确认的一般过程(一)
山西12315上半年为消费者挽回损失3102.6万元
单流空港花田要门票没有 天面+交通
今年已有27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
澳大利亚对辐照食品标准进行修订
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的3种水豆豉的营养成分、溶栓及抗氧化活性(三)
大陆人如何购买香港分红险
二硫化碳中氯乙酸甲酯溶液标准物质:精准标样,助力氯乙酸甲酯分析
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霉威原药含量
麦麸酚酸类物质对面团聚集态的影响(三)
苹果颁布收表Mac放弃英特我芯片 引进自研Mac芯片年底出货
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:注意识别室内空气检测陷阱
工信部通报13款问题APP及SDK 强制频繁索权问题突出
团体标准《熟水饮用水》(T/CBIA 007